• alex
  • 2021-07-12 16:03:08
  • 0

公司行政岗位绩效指标该这样量化,尤其是责任心、积极性和配合度

很多人提起绩效都会优先想到生产型岗位,考核时可以以固定时间内生产合格品的数量(或作业量)作为依据。当提起行政管理岗位时,绩效考核似乎是一件很头疼的事,尤其是责任心、积极性、配合度等主观性较强的方面,更是不知该如何处理。

00

这些方面,都可以认为是绩效评价当中定性评价的内容。若在指标制定之初,具体的量化标准很难确定下来,就可以本着“能量化尽量量化,不能量化尽量细化和流程化”的原则,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内容的评价,可以通过行为表现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级,其实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量化的方式。如责任心、积极性、配合度此类定性的评价内容,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反映出来的,再对行为进行分等级的标准描述,然后进行考核打分。针对于此,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(BARS)就是常用的分级评价工具之一。

02

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个等级评价表,将关于特别优良或特别劣等绩效的叙述加以等级性量化,从而将描述性关键事件评价法和量化等级评价法的优点结合起来。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通常要求按照以下5个步骤来进行。

(1) 进行岗位分析,获取关键事件,以便对一些代表优良绩效和劣等绩效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。

(2) 建立评价等级。一般分为5—9级,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,并给出确切定义。

(3) 对关键事件重新加以分配。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作出重新分配,把它们归入最合适的绩效要素和指标中,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,并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。

(4) 对关键事件进行评定。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等级划分的正确性,由第二组人员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由优到差,从高到低进行排列。

(5) 建立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。

03

单以责任心为例,其评估比较流行的方式有两种:一是:从流程上评估,二是:从“态度”和“行为”两个维度去评估。

(1)流程上来说,是通过考察一个人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从“事前、事中、事后”三方面去考察员工的责任心的方式。考察3个阶段2大要素,分别是事前计划与准备,事中控制与推进,事后总结与辅导。

根据知行合一的原理,在评价过程中,做到有计划、有行动才得分,有计划、无行动或二者均无则不加分,对于无计划有行动(因其调动了资源),根据所做事情的难易程度进行评分。

注意:过程中采用定性的评分方法,按等级评分法通过一定的状态描述来制定评分标准。

(2)从态度和行为上来说,考察的是员工“为人”和“处事 ”两方面表现,可根据本企业环境、文化、岗位、职责等要求,通过多个不同维度进行考察,从而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责任心。

具体评分过程也是采用定性评分,根据企业实际的情况,将每一个维度按照不同等级进行描述和赋分,再根据员工从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结果,进行打分。

这些都是属于员工工作态度方面的评价,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雷达图的方式。评价结束后,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每个员工在工作态度上更偏向于那一方面。


上一篇:“双管齐下”,员工绩效?稳了!

下一篇:没有了